中超三强亚冠首轮全败 津媒痛批战略性放弃反噬联赛

  9月18日亚冠精英联赛首轮战罢,代表中超出战的三支球队上海申花、成都蓉城和上海海港全部遭遇失利。《天津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超球队长期奉行的"战略性放弃亚冠"策略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中国足球生态。

  回顾中超发展历程,亚冠资格曾是衡量俱乐部成功的重要标尺。多数球队都曾制定过"冲超-亚冠-夺冠"的进阶蓝图,虽然这些规划大多停留在纸面,但至少反映出亚冠赛事在俱乐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这项亚洲顶级俱乐部赛事在某些中超参与者眼中已从荣誉殿堂演变为负担,轮换阵容、应付了事的现象屡见不鲜。

  后金元时代的中超球队确实面临实力下滑的客观现实。失去超级外援加持后,球队在亚冠赛场竞争力明显减弱,甚至在赛事改制后,晋级淘汰赛都显得遥不可及。但《天津日报》强调,"实力不济"与"主动放弃"存在本质区别。合理的轮换调整是教练的职业权利,但即便是替补阵容,也应当展现出争胜的决心,而非从战术部署到临场执行都透露出"打卡下班"的消极态度。

  针对赛程密集的抱怨,评论指出一周双赛本就是职业俱乐部的常态。这种既抱怨比赛数量不足,又嫌弃赛事密集的矛盾心态,暴露出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的认知偏差。

  更严峻的是,这种放弃策略正在产生实质性反噬。中国足协最新发布的2026-2027赛季亚冠名额分配方案显示,由于技术积分已被泰国超级联赛反超,中超的亚冠正赛名额将缩减一席,联赛亚军只能参加亚冠二级联赛。这无疑形成了"表现不佳-名额缩减-更不重视"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是中超联赛的整体竞争力和国家队的长期发展。

热点新闻更多 >